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欢迎您来到山西省金融服务平台!更多金融产品请关注“全国信易贷平台”
通知公告
 
规则变更收益下降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投资吸引力不减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3/2/7 点击:76 分享按钮

  整改过渡期结束后,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以下简称“现金管理类产品”)怎么样了?

  2021年6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标货币市场基金监管规则,对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投资范围、投资集中度、流动性和杠杆管控、投资组合久期、认购赎回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意在统一监管标准,防止不规范产品无序增长和风险累积。

  由于兼具流动性和收益优势,近年来,现金管理类产品备受稳健型投资者青睐,规模在2021年一度超过9万亿元。《通知》印发后,现金管理类产品迎来规模压降、投资范围收窄、收益率下行等多重挑战。临近2022年底,距离过渡期结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银行和理财公司频繁发布公告,对现金管理类产品申赎规则、单日赎回上限作出调整。

  进入2023年,现金管理类产品整改过渡期随之结束。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这类产品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产品规模和收益率将呈现怎样的趋势?与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相比,产品是否仍具备投资吸引力?哪些产品能成为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替代品?围绕这些问题,《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申赎规则集中调整

  兴业银行“现金宝添利1号”变更申赎规则,确认份额、起息时间和赎回到账时间均调整为“T+1”日;苏银理财“启源现金1号”申赎确认时效由“T+0”变为“T+1”,快速赎回金额由5万元降至1万元……临近2022年底,现金管理类产品进入整改倒计时,多家银行和理财公司相继发布公告,对产品赎回规则、赎回上限、资产估值规则等作出调整。

  “去年年底,银行和理财公司对于现金管理类产品进行的改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申赎时间由原来的‘T+0’变成‘T+1’;二是单个投资者在单个销售渠道持有的单只产品单个自然日的赎回金额设定不高于1万元的上限。”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调整实际上是为了保持现金管理类产品与货币市场基金监管规则的一致性,维护市场公平竞争,防范监管套利行为。

  根据银保监会定义,现金管理类产品是指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每个交易日可办理产品份额认购、赎回的商业银行或者理财公司理财产品。2021年6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通知》,对这类产品的申赎规则、投资范围、投资集中度等作出具体限制,过渡期至2022年底。其中,新发行产品应符合《通知》规定,不符合规定的存量产品应按要求整改。这是银行和理财公司密集调整现金管理类产品运营规则的大背景。

  实际上,除了投资者感受最为直观的申赎规则变更,过渡期内现金管理类产品发生了一些更深层次的变化。普益标准研究员王高鹏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规模上,存续规模压降,商业银行正在快速收缩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有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大多将该类产品转移至理财子公司,未开设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则降低发行和存续产品规模。在收益上,由于监管要求降低投资风险偏好、减持债券投资、缩短久期、回落杠杆率,因此产品收益率明显下降。在资产配置上,信用下沉受阻,禁止投资非标、低评级债券,存量产品出现增配存款类资产、减配债券的现象,最终将呈现“短久期+高评级+低杠杆”的组合。

  收益率趋近于货币基金

  整改以前,现金管理类产品在投资久期、资产信用评级、投资范围等方面的约束较货币基金更少,产品可以通过拉长久期、增配更多中低信用评级资产来提高产品收益。同时,可以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收益表现更加稳定,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经常超过3%。而随着过渡期结束,现金管理类产品和货币基金两类产品的监管规则拉平,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有所下降,与货币基金收益率的差距正在逐步收窄。

  招商证券廖志明团队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提出,该团队选取有代表性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按周跟踪其7日年化收益率。截至2023年1月31日,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中枢为2.1%,较上月底回落10个基点,仅较公募货基高23个基点。其中,大型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1.90%,股份制银行为2.28%,城农商银行为2.12%。

  “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与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呈现收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金管理类产品在主动向合规方向调节资产配置结构。”光大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曾刚认为:“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有所下降,既受到整改过程中产品估值方法、资产配置等的调整影响,也与过去一段时间金融资产整体收益率水平震荡下行有关。”

  规模压降是现金管理类产品发生的又一深刻变化。《通知》要求,商业银行、理财公司应当对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实施规模控制。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市场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存续规模为9.29万亿元。据中信证券测算,2022年6月底,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降至8.60万亿元,2022年10月升至9.38万亿元,2022年11月末又回落到8.94万亿元。

  对此,曾刚表示:“从全年的角度来看,2022年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与2021年相比有所下降,特别是2022年年中下降幅度比较明显,但年末规模又有所上升。总的来看,和整改前相比规模下降幅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主要原因还是投资者对这类产品的需求较为旺盛,未来,可能还将带动产品规模企稳回升。”

  投资吸引力不减

  2022年以来,受国际形势及国内宏观经济影响,我国权益市场和债券市场波动幅度加大,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出现较大回撤。在此背景下,实行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现金管理类产品以其稳健的净值表现,对风险偏好低且追求高流动性的投资者展现出较强的吸引力。

  这种吸引力能否持续?分析人士认为,现金管理类产品的风险和投资门槛较低,市场流动性好,对稳健型投资者具有一定吸引力,尤其是在资本市场表现不佳、投资收益波动较大时,这类产品稳健的优势尤为凸显。

  王高鹏表示,资管新规结束后,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定义和运作模式几乎与货币基金相同,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清算和收益分配进入“T+1时代”,仅保留上限1万元的快赎额度。在他看来,这类产品仍然具有比较优势:收益率虽比之前降低,但由于可以投资私募债等来提高收益,收益仍高于货币基金;当权益市场和债市遭遇大幅回调造成理财产品亏损时,这类产品具有稳定收益,可以进行避险,更加受到低风险偏好投资者青睐。

  “与货币基金相比,现金管理类产品在资产投向上还有一定优势,可以部分配置私募债来提高收益。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优势在收窄。”尽管如此,曾刚认为,这类产品估值较为稳健,属于中低风险产品,且流动性较好。特别是在净值化转型之后,理财产品打破刚兑,破净现象并不少见,因此现金管理类产品更受稳健型投资者青睐。

  值得关注的是,在整改过程中,银行和理财公司也在积极推出替代产品,以满足投资者需求。那么除了现金管理类产品,偏好低风险高流动性的投资者还有哪些选择?对此,普益标准研究提出,最小持有期限较短的开放式产品、开放周期较短的周期性开放式产品等,能够较好地兼顾投资者的收益性与流动性需求,未来将成为现金管理类产品的主要替代类产品。另外,随着《通知》过渡期结束,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短债基金产品规模有望持续增长,或将承接部分现金理财的溢出资金。

主办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运营单位: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金融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3-2021 山西省金融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 晋ICP备19001058号 您是第15483931位访问本站的贵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