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欢迎您来到山西省金融服务平台!更多金融产品请关注“全国信易贷平台”
政策指引
 
积极探索具有安徽特色的科技金融发展新路径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4/9/6 点击:211 分享按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这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以合肥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为牵引,深化科技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传统信贷供给,创新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培育支持科技创新的长期耐心金融,积极探索具有安徽特色的科技金融发展新路径。

一、优化传统信贷供给,满足科技创新有效需求

近年来,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居全国前列,科技创新成为安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金融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服务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以满足科技创新有效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科技信贷供给,支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截至2024年6月末,全省科技贷款余额达到7165亿元,同比增长32%,有力促进了金融供需良性循环和货币信贷政策传导,助力安徽信贷增速连续18个月居全国第一,成为高质量发展金融端的重要增长点。

一是构建高效联动工作机制。在省级层面成立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省科创金融改革领导协调小组,在各地市和部分重点县建立科技金融融资服务对接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将科技金融列入党委重点工作事项,成立科技金融工作专班,负责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工作。按照“科技出题 金融答题”思路,牵头组建由19家金融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金融专家团,密切与行业主管部门、科技专家、企业家的对接会商,形成省市联动、横向协作、点面结合的科技金融工作机制。

二是健全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在合肥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落地9家总行级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在全省设立科技(特色)支行、科技子公司等68家,初步建成“科技金融中心+特色机构+专业团队”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同时,培育发展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等特色机构,落地1家总部级科创保险中心、集成电路共保体首家区域中心等,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政府性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全省科技担保体系成员达135家。

三是优化科技信贷评价授信。大力推广“技术流”、创新积分贷等模式,将对企业的评价由“看财务”转向“看技术”,由“看现在”转向“看未来”,从人才、专利、成果转化等量化指标多维度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科创企业可享受在原有信用评价结果基础上增信1至3个级别,银行准入客群增加30%,部分企业授信额度放大3倍,累计为近万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授信门槛,发放贷款约900亿元。

四是完善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广“初创起步期信用贷”“成长期研发贷、接力贷”“成熟期上市贷、并购贷”等236款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接力式产品和服务体系。对于更长周期的科技创新基础研究项目,指导开发性金融机构设立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专项贷款,围绕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建设进展、商业化模式及融资需求等,创新“财政资金+开发性金融+专业化公司”支持大科学装置建设融资模式,强化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战略科技力量的金融服务保障。

五是强化政策保障支撑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出台2024年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要点,细化科创金融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方案,印发《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再贷款运用加大对安徽省科技企业信贷支持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政策框架。安徽省、合肥市制定合肥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和实施方案,设立2亿元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2024年上半年,通过资金池平台新增放款601亿元,发挥科技担保增信作用,6月末,全省累计开展科技融资担保业务1334亿元,服务企业18708户(次)。

二、创新实施“共同成长计划”,探索市场化、长期化、耐心的科技金融制度机制

《决定》强调,“发展耐心资本”“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优化传统信贷供给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未触及科技信贷风险收益难匹配的主要矛盾,没能彻底有效解决“不敢贷、不愿贷”问题,科技创新缺乏长期耐心的金融支持。为探索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创新实施“共同成长计划”,按照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市场逻辑,创新以金融服务优先权为基础的跨周期风险收益动态平衡解决方案,探索出一套更加市场化、长期化、耐心的科技金融制度机制。

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构建地方政府部门、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科技企业高效联动工作机制,确保创新举措高效落地。一是银企联动。在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下,由银企双方自愿平等协商签署“贷款合同+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企业可在更长期限、更高额度内获得融资支持以及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银行可享有存贷款、结算、债券承销、认股权等金融服务优先权,从而促进银企双方从注重短期效益转向长期合作。二是部门联动。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第一时间研究部署,由省科创金融改革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方案,建立“共同成长计划培育主体库”,发布三批6000多家推荐企业名单,常态化开展调度监测、银企对接、宣传培训,普及科技金融新理念。三是政策联动。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配套设立80亿元的“皖美伴飞”专项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定向提供低成本央行资金支持。同时,有效发挥科技担保、风险补偿等作用,支持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力度。科技行业主管部门通过财政奖补、荣誉申报、评先评优等方式,促进银企互信、自律践诺。四是业态联动。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联合有关部门实施“共同成长计划+专业能力提升+业态融合共生+零售业务拓展+政策保障赋能”等专项行动,加快构建“科技—产业—金融—人才”良性循环的科技金融生态,运用政府投资基金的“合肥模式”资源,引导股权、担保、保险等多业态加入计划,推动构建“股贷债保担”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支撑体系。

经过一年探索,“共同成长计划”得到科技企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广泛欢迎参与,在安徽形成金融支持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两者深度融合良性循环的生态链。截至2024年7月末,全省105家银行加入计划,为近万户处于初创成长期的科技企业投放贷款1491亿元。相较于传统信贷模式,实践效果呈现“五个增加”特点:一是增加贷款期限,由多为1年内的流动资金贷款改为中长期贷款,户均协议期限达2.8年;二是增加贷款额度,部分企业授信额度放大约3倍,减少银行多头授信和企业“脚底成本”;三是增加利率弹性,采用“远期共赢”利率定价,前期参照LPR最优贷款利率,后期根据企业经营情况执行远期利率,减轻企业早期融资负担;四是增加企业价值,银行成为科技企业的金融顾问和合作伙伴,为企业品牌价值赋能;五是增加共享合作,搭建信贷、股权、保险、担保支持企业发展的合作平台,提升科技企业获得感满意度。

从安徽的探索实践看,科技金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完善提高的过程。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将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工作部署,聚焦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落实好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工作方案,高标准建设合肥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持续拓展“共同成长计划”的深度、广度和厚度,培育形成科技企业丛林,构建融合共生的科技金融生态;在加强多业态共享合作、探索科技金融负面清单、建立中长期绩效考核制度方面先行先试,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安徽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责任编辑:杨喜亭
主办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运营单位: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金融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3-2021 山西省金融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 晋ICP备19001058号 您是第17543776位访问本站的贵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