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严格的市场监管,推动资管行业的发展更趋合规。
经过多年的发展,不良资产市场“5+2+N+银行系”的市场格局日益明显。近年来,作为市场主力军的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深耕主业的力度不断加码,在严监管的市场环境下,持续深化改革,同时加强风险管控能力,提高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例如,作为第一个完成“股改—引战—上市”的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智能风控平台作用,落实风险抵押金、暂停续作名单等风险源头管控策略,提高风险管理前瞻性、主动性,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加强流动性管理和融资成本管控,优化负债期限结构,持续创新融资方式,发行行业首单做市报价资产支持证券(ABS)、行业首单先进制造ABS。
在发挥防范化解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功能的同时,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遵循金融监管指引,持续“瘦身健体”,陆续清理非主业的子公司,进一步聚焦主业经营,释放出不良资产行业整合和资产管理公司深化改革的信号。
例如,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瘦身”成效明显。2020年,公司挂牌转让所持有的青海华融昆仑资产75%全部股权;2021年,先后转让了所持有的华融中关村不良资产交易中心、华融消费金融的全部股权;2022年,完成华融证券、华融湘江银行、华融信托的股权出售;2024年,又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向中信集团转让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已发行股份数量的60%。
笔者认为,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持续深化改革以及加速转型升级后,将以市场化的方式参与到行业竞争中去,在市场中将会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序发展的同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在一系列政策鼓励下也实现了平稳发展。去年,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又新增一家,后期有望有序扩容。同时,随着监管路径逐步清晰,政策更趋严格,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回归主业的力度不断加强,业务发展更加规范,成为市场上不容小觑的力量。
随着不良资产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外资机构的涌入及其带来的竞争压力不容忽视。相对于国内机构,外资机构拥有较强的资本实力、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较强的专业优势,在竞价中话语权较高,给国内机构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与此同时,外资机构带来的经营压力能够推动国内机构主动加强对于不良资产定价、收购、处置的能力,促使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更加多样化、渠道更加多元化、退出路径更加合理化,推动行业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总体而言,从各类机构的发展来看,行业整体竞争格局更为优化,市场参与者凭借自身的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业务模式,共同挖掘不良资产市场的机遇。机构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形成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不良资产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虽然各方在探索差异化发展的路径中形成了各自的优势,但是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仍然是市场参与者普遍面临的问题,尤其是新加入的机构,更应该努力破解同质化竞争的难题。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给市场参与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根据中国东方此前发布的调查报告,资产管理公司面对的挑战更加严峻。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不良资产来源从传统行业向更多领域扩展,加上市场参与者积极性有所下降,市场活跃度有所降低,不良资产处置难度加大,处置周期拉长,传统的估值定价和处置方法必须灵活调整和创新;另一方面,现在资产管理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是资产包的处置,还包括整个机构的纾困。
目前,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强监管”成为行业常态。在此背景下,资产管理公司需要持续加强风险管控和内控合规管理能力。
责任编辑:杨喜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