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近年来服贸会金融展的重头戏之一,数字人民币得到了众多参观者的高度关注。在本届服贸会上,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带来了哪些新的应用场景?透过本次展会,《金融时报》记者发现,数字人民币产品体系和应用场景更加丰富,不仅可以满足日常的“买买买”,还在多个领域大显身手。
多领域探路 数字人民币对公产品发力
在本届服贸会展示专区中,多家机构展示了数字人民币的前沿技术、解决方案及创新产品。发力“to B”业务,是很多机构的选择。
例如,工行在山东创新推出“开放银行+数字人民币”融合发展模式,助力山东农担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人民币实现资金收款冻结、智能清分、定向支付,解决平台客户结算账户开立复杂的痛点,满足信贷资金平台内闭环和全流程资金监管,保障资金安全。
无独有偶,网商银行也重点展示了数字人民币如何助力产业协作数字化。据该行介绍,网商银行践行数实融合,探索数字人民币助力产业数字化的成本效能优化,在小微信贷、设备租赁多方分润、泸州老窖供应链金融定向支付等场景均有真实案例落地。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数字人民币产品体系不断丰富。在创新产品方面,除了提供对公领域结算产品之外,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也已在预付资金管理、供应链金融、财政补贴等场景应用,有效降低了经济活动履约成本,提高了资金发放和管理效率。
例如,工行展示了与美团合作推出的加载智能合约的数字人民币预付卡产品,对预付资金进行全流程监管,保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基于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预付式消费产品已在多领域得到实践。在传统资金监管账户模式下,预付资金管理主要通过商业银行为商户开设专户的方式解决,预付资金全部归商户所有,无法彻底解决用户权益保护的问题。而依托数字人民币App上的元管家,当消费者向商户预付资金时,运营机构为每一位消费者创建一个加载了智能合约的数字钱包,一方面,将合同条款写入智能合约,商户不能随意划转消费者预付的资金;另一方面,在实际消费之前,预付资金仍然归消费者所有,即使商户破产清算,也能保护消费者资金安全。
微众银行则探索以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为企业提供信贷解决方案,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效率。基于该方案,商业银行可以精准追踪贷款资金去向,相关记录不可伪造和篡改,有利于避免资金流入赌博、炒房、股票理财等与贷款申请用途不匹配的领域。同时,通过智能合约分析安全、合规等多维度信息,商业银行还进一步增强了提供优惠利率等精准扶持的能力。
多场景试水 头部平台、公交地铁多点开花
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建设和优化中。走进工商银行数字人民币展示专区,观众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体验过地铁闸机。据工行介绍,这一应用于9月13日在北京地铁上线。
线上受理场景也不断丰富。据记者统计,目前,淘宝、京东、美团、网易严选、唯品会、携程、滴滴等头部平台已全面受理数字人民币,微信小程序和视频号场景已支持受理数字人民币。
据了解,数字人民币与传统电子支付工具条码互通的工作也在不断推进。微众银行数字人民币展区显示,目前使用数字人民币App可以扫微信支付商业收款码与经营收款码支付,覆盖超百万商户。
跨境交易场景再拓展
数字人民币“跨境场景”拓展应用也是此次服贸会的亮点之一。
今年6月5日,由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泰国银行(泰国央行)、阿联酋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建设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以下简称“货币桥”)项目正式进入最小可行性产品(MVP)阶段。这也意味着上述司法管辖区内的货币桥参与机构可结合实际,按照相应程序有序开展真实交易。
“工商银行境内机构及工银亚洲、工银泰国、阿布扎比分行已经常态化支持通过货币桥体系为客户办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项下等各类跨境汇款。”工商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
基于金融科技能力和跨境业务场景,腾讯也参与了货币桥项目。腾讯数字货币部总经理李茂材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年该机构重点关注数字人民币与跨境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我们实现了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MVP阶段的试点验证,也将逐步深化货币桥的探索实践。”他补充道,此外,腾讯也通过“条码互通”“钱包快付”等功能创新,提升境外来华人士的数字人民币支付体验。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兴业银行在业内首推港澳台同胞实名钱包,为台胞台企提供台币兑换数币、数币发薪、发债、收单、缴费等服务。同时,向境内网点最多、资产最大的台资银行开放输出数字人民币服务,成为首家支持台胞客户、通过合作银行渠道升级数字人民币钱包的运营机构,进一步拓宽台湾同胞在大陆收付款渠道,让支付体验“加分”。
数字人民币研发应用持续稳妥推进
经过6年多的研发、4年多的试点,数字人民币在理论、业务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已经得到初步验证,初步形成了“中央银行+运营机构”的双层运营架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介绍,目前,数字人民币已经在17个省(区、市)开展试点,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等领域持续探索,形成了一批涵盖线上线下、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方案,在拉动居民消费、推动绿色转型、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数字人民币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今年6月末,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达7万亿元。
实际上,经过几年试点,数字人民币正走近百姓身边。在本届展会上,记者发现几乎没有人问什么是数字人民币。有位大爷很自豪地说,“我早都有数字人民币了。”他熟练拿出手机,打开早已下载好的数字人民币App,扫码支付1元。
当然,如何推动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稳妥推进,仍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话题。“和商业机构不一样,金融管理部门很谨慎,并不追求迅速、大规模提升数字人民币的应用规模,而是需要各项机制不断完善、稳妥推进。”一位机构人士表示。
“顺应数字经济的法定货币体系建设,是各国中央银行以及国际组织高度关注的课题。到目前为止,还很难说有一个单一模式或成功范式。”陆磊在近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如是表示。他还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握数字化发展大趋势,持续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巩固数字人民币发展的基础。”
责任编辑:杨喜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