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24年,信托公司加速回归本源业务,结合自身资源禀赋,调整商业模式,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发力资产服务信托。
加快向本源定位回归
在业内人士看来,回归本源是信托业发挥制度优势、从根本上摆脱路径依赖的前提条件。近年来,多项监管政策出台,鼓励信托公司回归受托服务本源,走差异化转型之路。
2023年3月,《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出台,将信托业务划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及公益慈善信托,为信托公司创新转型指明了方向,准确把握了信托制度本源及功能定位,厘清了各类信托业务的内涵和边界,为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同年11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对当前信托业加快向以资产服务信托业务为主导的本源定位回归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政策导向作用。
“一方面,‘三分类’新规将‘回归信托本源’作为第一总体要求,从政策导向上确定了信托业新发展阶段的本源定位;另一方面,明确提出信托公司‘不得以信托业务形式开展为融资方服务的私募投行业务’,要求信托公司回归以受益人利益为最大化的受托服务定位,真正发展成为投资人/受益人服务的资产管理或资产服务机构。”本报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邢成表示,通过分类,重点鼓励积极开展基于信托制度优势的资产服务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等本源业务。
信托公司在多个细分领域展开探索
数据显示,一年来,信托业全行业资产服务信托规模接近11万亿元,占比达到40%,无论是成立笔数还是新增规模均已超过资产管理信托。
资产服务信托是可以体现信托本源属性、发挥信托制度优势的业务,在实践中已成为各信托公司的首选。
“与传统信托业务相比,资产服务信托更注重信托的事务管理功能和中长期资产配置能力,旨在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而非单纯追求短期收益。”业内人士表示。
从资产服务信托的几类细分业务类型看,百万元门槛的家庭服务信托兴起,让信托的财富传承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企业破产重整服务信托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救助企业于困境之中;满足特定群体长期照护和生活保障需求,特殊需要信托给解决“托孤照护”难题带来了希望;保险与信托相结合,保险金信托让财富传承更具规划性。
具体到信托公司,近年来,围绕家族信托、家庭服务信托、保险金信托等多个细分领域展开探索,一些信托公司已取得积极进展。
截至2024年11月,平安信托财富服务信托存续规模达1893亿元,服务客户超3.6万,其中,保险金信托规模今年6月突破1300亿元。中信信托作为行业内唯一持有年金受托资格牌照的信托公司,综合开展年金服务信托、家族信托、家庭服务信托、特殊需要信托等业务,支持养老事业发展。中诚信托探索股权投资、贷款融资、资产证券化等信托业务,通过向清洁能源、新能源材料等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满足绿色科技企业投融资需求。
培育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在业内人士看来,信托公司致力于回归受托服务的本源不仅是对监管政策的积极响应,更是信托业适应市场变化、重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信托业转型发展,要在回归本源、站稳受托人地位不偏离、为受益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转变业务驱动和发展模式,从服务对象、服务起点、服务职责、收入来源等方面厘清自身角色定位。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和客户结构,努力探索具有可持续性的商业发展模式,尽力降低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梁光勇表示。
中国信托业协会会长李强撰文表示,在当前快速增长的业务规模基础上,信托公司应深入挖掘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丰富场景,重点提升服务内涵和价值,培育形成可复制的盈利模式,把规模增长转变为质效提升。在资产管理信托领域,需要与其他资管机构同台竞技、同场比拼,应着力打造信托资管产品有别于其他资管产品的特色优势,丰富和优化产品矩阵,满足特定客户群体偏好,获取稳定市场份额。
在信托业回归本源的背景下,除了业务需要转型,风控也需要加强。“随着信托业务回归本源,新功能定位及经营模式对内部管理特别是中后台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信托业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重塑机制体制,建立一整套适配行业转型所需的经营管理体系。”李强认为,要锻造风控核心能力并完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责任编辑: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