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托行业转型的当下,信托公司业绩备受关注。
近日,根据银行间市场以及一些公司披露的信息,51家信托公司的2024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揭晓。从净利润指标来看,51家信托公司中,近半数公司实现同比增长,这一数据与去年持平。
业内人士认为,在近些年信托转型压力下,信托公司业绩也承受着下行压力。从近两年的数据来看,仅净利润指标而言,基本保持稳中略降。一些转型发展较快以及风险压力相对较小的信托公司净利润水平可能会上升。
净利润前10位次有变
整体上看,信托公司净利润业绩表现自2023年以来已告别30万亿元时代。从目前51家信托公司的净利润排名看,位列前5的分别为江苏信托、中信信托、华鑫信托、英大信托和华能信托,分别为28.2亿元、26.5亿元、18.3亿元、18亿元和16.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上述三家具有央企产业背景的信托公司同时跻身净利前5,其中,华鑫信托已连续4年实现增长。数据显示,华鑫信托2021年—2023年净利润数据分别为11.34亿元、12.73亿元和17.79亿元。
分析认为,随着行业转型持续推进,一些转型发展较快的信托公司已形成一些带来稳定收入贡献的业务,业绩表现可能更为稳定,风险压力相对小的信托公司净利润排名可能上升。
具体来看,江苏信托利润贡献最大的为投资江苏银行股权收益,大约为20亿元。华鑫信托在产业金融方面持续发力,通过以融促产、以融强产,不断提升服务主责主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助力华电集团提质增效、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再如陕国投信托,2024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24亿元,在上述51家信托公司排名第6。陕国投信托表示,主要是公司主动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托业务发展质效提升,自有资金多元化运作稳健,效益良好。同时,公司风险防控平稳,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
此外,从同比来看,2024年净利润排名前10的信托公司只有3家同比下降,其他均实现增长。而2023年,净利润排名前10的信托公司中,同比增长和下降的各占一半。
行业分化仍在持续
就目前数据来看,2024年净利润达10亿元以上的有9家,分别为江苏信托、中信信托、华鑫信托、英大信托、华能信托、陕国投信托、建信信托、紫金信托和粤财信托。相比2023年的13家和2022年的14家,净利润达10亿元以上的信托公司数量或许仍在减少。
具体来看,行业分化仍在持续,而且排名位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华鑫信托首次跻身前3;陕国投信托、紫金信托和华宝信托在2023年进入行业前15位后,于2024年纷纷进入前10;粤财信托在2023年退出前15位后,2024年又一次进入前10。
另据《金融时报》记者统计,2023年,58家信托公司净利润平均值约为6亿元,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2023年,净利润超过行业平均值的有22家;2022年,净利润超过行业平均值的有26家。2024年,上述51家信托公司净利润平均值约为5.64亿元。
分析认为,与2023年同期相比,行业整体的业绩表现相对在一个稳定区间,但仍有较大下行压力,个别信托公司的经营仍相对困难。未来随着各信托公司差异化发展特色的持续体现,业绩仍可能出现变动态势。
转型发展任重道远
当前,信托行业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信托公司在根据监管要求推动存续业务整改的同时,积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业务变革仍在进行中。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面临转型压力,但信托行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4年,关于慈善、养老、绿色金融等多个领域的政策文件中,都有信托的“身影”。无论是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还是公益慈善信托,都为信托公司在家族财富管理和社会治理等领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梁光勇认为,未来,随着相关配套制度的逐步完善,信托制度在服务社会方面的功能优势将愈发明显。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袁田认为,信托公司不仅要守得住风险,稳得住经营,还要锻造和优化可持续盈利能力,管理好资产,服务好客户,为经济社会持续创造价值,这是企业固守本分的生存之道,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最有力证明。
责任编辑:杨喜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