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随着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陆续落地,资本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明确今年的重点任务中提到“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强调了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展望2025,业内各方对2025年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充满期待和信心。
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作为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中的“1”,去年发布的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将大力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吸收合并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创新。金元证券研究所表示,与以往追求“量”的扩张不同,新“国九条”明确指出,要“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综合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方式提高发展质量”。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披露预案6364笔并购交易,同比上涨1.65%,其中,披露金额的有4755笔,交易总金额为2524.31亿美元,同比上涨10.85%。金元证券研究所分析称,从并购案例完成结构看,主要集中在以电子信息、传统制造等领域,前者主要攻破芯片、算力等高精尖领域,而后者则体现了传统制造业迈入“新质生产力”的决心。
在“N”的方面,2024年,相关配套措施不断发布落实。2024年4月19日,证监会发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创投17条”);同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等,打造了完善的政策体系,引导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更好投向科技创新领域,更好服务科技创新企业在IPO市场募资。
金元证券研究所表示,数据显示,2024年新上市的97家公司中,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企业77家,占比近八成。科创板累计已有582家公司上市,创业板累计已有1367家公司上市,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近七成,北交所共有263家上市公司,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六成。全年IPO市场科技创新色彩浓厚。
此外,作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耐心资本”,私募股权和创投在2024年的发展备受市场瞩目。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私募股权和创投投资案例数量8435起,投资案例规模10853亿元,投资交易均值1.29亿元,全年私募股权投资交易正在稳步回升。值得注意的是,初创项目受资本关注度增加。聚焦早期企业的创投基金交易数量为6382起,市场占比达到76%。而在私募股权投资细分交易轮次中,早期投资交易占比也显著上升。同时,私募股权和创投投向行业科技色彩浓厚。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24年,电子信息、医疗健康、先进制造行业位列前三,其中,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电子信息行业投资案例数量2568起,市场占比30%。
此外,从募资端来看,2024年,私募股权和创投市场新成立基金的认缴规模共计24521.9亿元,其中,有包括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三期、上海集成电路母基金和中国银行科创母基金在内的多只国家级产业基金相应设立。可以看出,国资LP、银行、保险资金的加速进入为市场带来生机,行业复苏特征显著。
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明确2025年工作重点时,再次强调了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新质生产力重点在于突破未来产业,以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未来产业投入有望超前布置。在李超看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关键在于两方面:一是通过一级科技产业投资(尤其是国家创业投资基金)释放信用支持高科技企业,鼓励银行与创业投资基金加强对接。同时,国家创业投资强化对企业的股权融资,有助于重塑国家资产负债表,探索新的发展路径,转变增长方式,重塑增长动力。二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预计中试平台将有望加速布局,新材料中试平台有望率先落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产业化能力。
在“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开展人工智能+”方面,李超认为,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重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上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另一方面,中试平台将有望加速布局,助力科技企业加快研发的产业转化。”李超表示。
展望2025年,金元证券研究所认为,资本市场将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与落地。新质生产力的“新”蕴含着深刻的时代转型,从四个维度展现出其独特的生命力,即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新型基础设施。2025年,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其价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帮助科技型企业及时将创新成果应用到产业中,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责任编辑: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