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欢迎您来到山西省金融服务平台!更多金融产品请关注“全国信易贷平台”
政策指引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助力浙江谱写新篇章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5/3/20 点击:181 分享按钮

2024年,浙江省金融领域成绩斐然,贷款余额稳健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位居全国前列,区域金融改革持续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有什么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助力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等方面有何创新举措?近日,《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以下简称“浙江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刘玉苓。

《金融时报》记者:请您介绍一下2024年浙江省金融运行情况。

刘玉苓:2024年以来,浙江省分行全面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各项决策部署,强化金融要素保障,为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撑。

一是认真贯彻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信贷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及时落实降准、降息等各项货币政策,治理资金空转,提升资金使用质效。同时,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协同政府部门加快政策工具落地,搭建线上再贷款办理平台规范政策工具使用。

二是强化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指导金融机构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深挖有效信贷需求,有力推动重点领域信贷投放。

三是高效落地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及时落实降准政策,释放资金1021亿元,全部用于民营小微、科技、绿色、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贷款投放。用好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两项工具,全省已公告股票回购方案或增持计划的企业51家,获得授信金额103亿元,支持2家机构参与互换便利操作。

四是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4年12月,全省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55%,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79%,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整改违规手工补息,落实存款利率联动调整机制,理性参与市场竞争,合理确定存贷款利率。

五是充分发挥债券市场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功能。积极支持浙江省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债融资,2024年全省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5655亿元,同比增长6.6%。落地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项目数和支持发债量均居全国首位。

《金融时报》记者:区域金融改革是浙江金融的一块“金字招牌”,请问,浙江省分行在支持区域金融改革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刘玉苓:2024年,浙江省充分发挥改革先行优势,推动各区域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加快推进科创金融改革。依托杭州、嘉兴两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持续完善科技金融体制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持续投入硬科技领域。推动嘉兴市出台全国首个科创金融地方标准,创新推出“央行科e贴”,创新科创金融产品,提升科创企业信贷服务的便利度与覆盖面。

二是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融合发展。牵头研制纺织业转型金融行业标准和试用农业转型金融行业标准。湖州举办可持续能力建设联盟(CASI)亚洲首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活动;衢州探索生物多样性金融实践案例成果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上展出。

三是稳步推进金融支持共同富裕和普惠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开展“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评估体系”构建工作,推出十大标志性改革业务创新。宁波加快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场景推广应用,6.5万户市场主体通过平台获得授信3083亿元。

2025年,浙江省将继续发挥区域金融改革的牵引带动作用,由点及面更好支持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科创金融改革创新深化、绿色金融改革迭代升级以及普惠金融改革提质增效。

《金融时报》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请问,在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方面,浙江省分行有哪些特色做法?

刘玉苓:近年来,浙江省分行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健全科技金融政策框架。出台《浙江省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实施细则》,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切实加强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建设。着力优化区域科技金融布局,指导科技要素密集地区加强科技金融服务,鼓励杭州、嘉兴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

强化金融政策工具引导支持。浙江省分行指导实现对部门推送企业项目清单融资对接和尽调全覆盖,激励银行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的信贷支持。

丰富科技金融产品服务模式。推动建立“总部+区域科创中心+科技支行”的专业组织架构,指导银行机构积极稳妥发展并购贷款等金融产品。例如,嘉兴银行探索“孪生投贷”模式、杭州银行围绕科技型企业“认股选择权”开展投贷联动、浙商银行推广“人才银行”模式,有力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2022年,浙江率先出台汇率避险担保政策,落地“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新场景。请介绍一下浙江省分行在服务经营主体跨境贸易方面取得的经验以及下一步措施。

刘玉苓:增强汇率避险意识,做好汇率风险管理,是外经贸企业稳健经营的必修课。浙江省分行持续提升企业汇率避险水平,推动浙江省政府于2022年初在全国率先出台汇率避险担保政策。截至2025年1月末,全省套保率28%,较2024年提升10.8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套保率25.1%。

与此同时,在服务经营主体跨境贸易方面,实施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开展“跨境开放汇万企”专项行动,推动17项试点政策直达快享,全省备案优质企业5281家,办理便利化业务1675亿美元,试点成效居全国前列。拓宽跨境电商结算新渠道,服务跨境电商48万户,占全国比重超三分之一。支持7家特大型跨国公司参与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提升集团内部资金使用效率。

下一阶段,我们将持续推动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提质增效,便利跨境电商资金结算,提升市场采购贸易外汇服务和资本项目外汇登记及汇兑服务。此外,还将聚焦国有和大型民营、小微外贸企业两个重点,推动汇率避险担保增信政策增量扩面。

《金融时报》记者:浙江省分行如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工作?

刘玉苓:近年来,浙江省分行与行业主管部门密切联动,推进完善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能力和精细化水平。2024年末,全省科技服务业、绿色、普惠小微、养老产业、数字经济贷款余额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一是稳步扩大科技金融供给。加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工具落地,指导金融机构实现名单内企业和项目融资对接和尽调全覆盖。

二是持续优化绿色金融服务。出台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意见。用好用足碳减排支持工具,推进金融服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投向绿色低碳发展。

三是全面提升普惠金融质效。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各类银企融资对接会,2024年累计助力7.2万家市场主体获得首贷2290亿元。深入实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五大专项行动,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金融支持,有效盘活农业农村资源资产。截至2024年末,浙江省普惠小微、涉农贷款余额均居全国首位。

四是积极探索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聚焦浙江“老有康养”工程重点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机构、老年产品制造企业的金融支持。深入推进“数字支付之省”建设,持续提升数字支付在政务、交通、医疗、文旅等领域和农村地区的覆盖面,并支持金融机构将金融服务内嵌入数字化场景。

《金融时报》记者:浙江省分行如何围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开展工作?

刘玉苓:2025年,浙江省分行将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在金融支持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上取得新的成效。

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做大共同富裕“蛋糕”。围绕创新强省战略,做深做实科技金融大文章,会同相关部门出台科技金融三年行动方案,发挥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同时大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及金融机构、创投机构发债融资,深入拓展融资渠道。

聚焦缩小“三大差距”,支持分好共同富裕“蛋糕”。紧盯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三大主攻方向,谋划推出系列政策举措。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加强山区海岛县信贷支持,指导金融机构围绕“一县一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城乡协同发展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资源投入,盘活农业农村各类资源。在“扩中提低”方面,加大对个体工商户、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低收入群体增收。

纵深推进改革创新,增强推动共同富裕的动力源泉。一方面,深化区域金融改革。加大杭州、嘉兴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力度,深化湖州、衢州绿色金融改革,深入推进丽水普惠金融改革。另一方面,深化跨境金融服务。围绕浙江省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等国家战略,推进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重点支持乡村振兴等符合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方向的企业。大力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等贸易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杨喜亭
主办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运营单位: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金融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3-2021 山西省金融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 晋ICP备19001058号 您是第20342893位访问本站的贵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