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欢迎您来到山西省金融服务平台!更多金融产品请关注“全国信易贷平台”
通知公告
 
6G与人工智能:如何碰撞出新火花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5/4/18 点击:42 分享按钮

“嗖……”随着一架无人机在试验场内起飞,不远处实验室内的电脑屏幕上,立即显示出无人机的位置、速度、高度等信息。这是近日紫金山实验室刚刚建成的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投入运行的一幕。

超远距离实现渔业资源保护、超大容量的城乡综合治理、天地一体智能网联交通……曾经这些想象中的场景,随着6G技术的发展,离现实生活渐行渐近。

6G,即第六代移动通信标准,也被称为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是在5G发展演进的基础上,提供通信、感知、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安全等一体融合的多维能力服务体系。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6G将积极赋能全球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培育6G等未来产业,清晰释放出大力发展6G技术的强烈信号。

与5G相比,6G有何不同?

“未来,6G可以实现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客户进行全息互动视频会议;可以让医生精准操控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可以操控低空载人飞行器,从而建设立体交通体系……”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刘光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了未来的6G图景。

据了解,6G之所以能开拓出全新的应用场景,是因为其相较5G有着质的飞跃,具备“三个倍增”和“三个一体”的特性。“三个倍增”是指6G在传输速率、时延和连接数三方面与5G相比,能实现至少10倍的性能提升。“三个一体”是通感一体、空天一体及通智一体。据专家介绍,通感一体是指6G的通信信号既能传输信息又能感知环境;空天一体是指将空中、地面、地下水下的通信资源整合,形成无缝覆盖的通信网络;通智一体是指6G可实现通信功能和计算功能的融合。以6G和AI相互赋能的例子来看,AI能够辅助6G网络进行诊断和优化,6G则可以将智能终端设备(如保姆机器人)的计算功能迁移至附近的6G基站,使机器人本身无需承载算力芯片,其体型能更轻便,续航能力更长,售价更低,更易普及、推广。

“但现实是,通智一体实现起来最困难。”有关技术专家举例介绍,比如说AI大模型一般需要训练很长时间,这与通信实时性的需求相矛盾,这需要突破轻量化AI算法与硬件加速技术。

人工智能与6G相互赋能 极大拓展应用场景

尽管面临不少技术困难,但毋庸置疑的是,6G和AI融合发展前景广阔。

在近日举行的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随着AI的快速发展,诸如AI眼镜等新型终端设备不断出现,也对网络的速度、性能、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都需要新技术支撑。

在专家们看来,信息消费“新三样”——智能网联车、人工智能手机和智能机器人,将成为6G网络赋能AI的典型场景。“每一代通信技术的跨越都离不开终端形态的演进。”在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副秘书长吴建军看来,6G的显著变化之一是智能体终端的出现。在这个场景中,机器人、智能车、无人机等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具备智能感知、实时决策和协作能力的“主动参与者”。

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毕奇认为,未来AI应用能否广泛落地是6G能否真正超越5G的关键,这包括AI在终端设备上的突破,比如让智能设备更聪明、更易用。如果这些新型终端能迅速发展起来,将极大推动6G的普及和应用。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6G正式商用后,手机可能会演变为一个强大的AI终端,不仅能更准确理解用户需求,还能大幅提升内容的自动生成能力。6G首先要满足手机等设备的基础性能升级和工业数字化的核心需求,通过规模化应用实现商业闭环,再逐步向无人机、卫星通信等专业领域拓展。

“6G要落地,标准要先行”

“6G要落地,标准要先行。”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看来,标准是从创新到产品的“桥梁”。

谈及今年6G发展的关键词,专家们一致提到了“标准化”。

据了解,全球移动通信标准组织3GPP已经启动了6G标准化进程。根据计划,2025年6月将正式启动6G技术标准研究,2025年至2027年完成技术研究阶段,2029年3月完成第一个版本的技术规范。

在移动通信发展过程中,4G到5G走向了全球统一,降低了产业链成本,但6G的产业化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存在标准不一的风险。对此,邬贺铨表示,6G与4G、5G的生态环境截然不同,4G主要面向消费,5G侧重于工业应用,6G将开拓全新的场景。要想实现人机物互联、天空地协同、内生安全、泛在性连接、普适性服务等目标,需要投入巨大的创新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共识尤为重要,同时,也要以市场需求驱动技术发展。就此,业内专家认为,应先在概念和认知上达成共识,明确6G服务对象,找准市场需求,确保6G技术能够切实落地应用,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创造实际价值。

责任编辑:杨喜亭
主办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运营单位: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金融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3-2021 山西省金融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 晋ICP备19001058号 您是第20559382位访问本站的贵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