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欢迎您来到山西省金融服务平台!更多金融产品请关注“全国信易贷平台”
金融动态
 
A股常态化退市机制持续显效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5/8/8 点击:73 分享按钮

8月4日晚,*ST天茂发布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第四次风险提示公告,其因无法在规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于7月8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在两个月内仍未披露半数董事保证真实、准确、完整的2024年年报,将被深交所终止上市。

2025年以来,因触及重大违法类、交易类、财务类或规范类强制退市标准,类似上述的风险提示公告频现。在监管明确应退尽退的严格政策导向下,A股“出清”速度持续加快。在刚刚过去的7月,便有9家企业相继退市,与此同时,还有近百家企业被实施退市风险预警。

据《金融时报》记者统计,今年截至8月7日,已有23家A股上市公司退市,其中,交易型退市(如股价低于面值)的有8家,规范型退市的有7家,有3家企业为主动型退市,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和财务型退市的分别有3家、2家。

“A股市场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一套稳定、规范、可预期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需要在严格执行、完善投资者保护、消除“壳价值”预期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优化退市机制,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交易型退市成主因

拉长时间看,1999年以来,共计312家企业从A股退市。其中,2019年年初至今,退市企业数量为212家,超过了前20年退市企业家数总和的两倍以上。

其中,2019年以前,有四成退市企业为主动型退市,如吸收合并、证券置换等;约三成为财务型退市,如连续亏损四年;还有不到三成为规范型和交易型退市,如未要求如期披露定期报告、私有化等,仅两家是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而2019年以来,在企业退市案例中,主动型退市数量占比不足一成,约四成退市企业均为交易型退市。分年度来看,2023年、2024年、2025年至今,退市企业家数为45家、52家、23家,其中,交易型退市企业数量分别达20家、39家、8家。

“近年来,监管推动市值标准等交易类退市指标逐步完善。”分析人士表示,此前交易型退市多因上市公司股价低于面值,目前总市值低于5亿元、股东人数低于2000人等退市标准也在逐步显效。今年的8家交易型退市企业中,有5家退市原因为“股价低于面值”,3家为“低于五亿元市值”。

值得一提的是,因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标准而被摘牌的企业数量也较此前明显增多。去年4月,“新国九条”印发,明确提出“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加快形成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常态化退市格局。进一步严格强制退市标准。”同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强调“科学设置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适用范围”,增加一年严重造假、多年连续造假退市情形。

2025年至今,已有退市锦港、退市卓朗、普利退三家企业因重大违法而被强制退市。

常态化退市机制显效

去年4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修订并发布新的股票上市规则,进一步严格强制退市标准,如对财务类退市指标进行修订,将营收下限由1亿元提升至3亿元。

“通过严格退市标准,A股退市常态化格局加速形成,多元化退出渠道持续拓宽。”分析人士表示,除强制退市外,今年以来,还有3家选择主动退市,其中,海通证券因换股吸收合并主动终止上市,中航产融、玉龙股份均因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包括业绩持续恶化、流动性压力及战略调整需求等,主动撤回A股股票上市交易。

退市标准持续显效,截至目前,有107家上市公司因存在财务类退市风险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118家上市公司存在规范类退市风险。同时,另有9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因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低于平均净利润的30%,且同期累计分红总额低于3000万元,存在其他类退市风险。这也是对新“国九条”中,“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等有关规定落实的体现。

东吴证券在研报中提出,新“国九条”通过分红约束、加速亏损公司退出资本市场,或能够反作用于实体产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已上市亏损公司退市风险提升,资本市场不再为尾部公司的非理性扩张行为买单,继而加速产业端优胜劣汰;另一方面,市场准入门槛提升约束了没有盈利的未上市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盲目扩产。

责任编辑:韩胜杰
主办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运营单位: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金融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3-2021 山西省金融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 晋ICP备19001058号 您是第22721919位访问本站的贵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