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本市场基石,A股5400余家上市公司如何提升质量,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随着一系列制度的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实现“量”“质”齐升、结构优化。
完善公司治理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一环。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简单来说,公司治理就是保证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一整套制度安排。
上市公司治理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此举旨在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行为,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中国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做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实施工作,推动上市公司不断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升规范运作水平。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修订以管好“关键少数”为出发点,抓住了问题的核心矛盾、主要方面、重点环节,是上市公司治理监管理念持续优化、制度体系日益健全的重要标志。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完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监管制度;健全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规范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等。在业内人士看来,本次修订具有较强问题导向,标志着上市公司治理监管制度的进一步升级,为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夯实了制度根基,凸显了规范的公司治理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防范打击违法违规、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十四五”以来,中国证监会聚焦“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规范市场运作、保护投资者权益”等核心目标,从修订制度、完善机制、强化执法等方面多维发力,持续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监管规则体系。
在公司治理方面,主要是强约束、促回报。中国证监会推动独董改革等工作平稳落地。制定《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堵住各类“绕道”减持漏洞;将大股东减持与股价破发、破净及分红挂钩。对于违规减持行为,中国证监会采取责令购回并上缴价差的监管措施,着力恢复交易秩序。通过信息披露、挂钩减持、实施ST等约束,督促有盈利有盈余的公司实施现金分红,今年已分红超2万亿元,继续保持高位,中期分红家数和金额再创新高。
健全信息披露监管体系也是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监管规则的重要方面。“十四五”期间,中国证监会两次修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及相关披露规则,明确公司治理的披露要求,比如最近一次修订进一步强化无实际控制人披露要求、增加对子公司整合情况的披露等。
上市公司用实际行动展现自身公司治理水平、治理能力提升。如佳电股份定期举办利益相关方对话会,公开履责进展,构建双向反馈机制,确保治理决策兼顾多方诉求。本钢板材、健康元等完善与利益相关方的多元沟通交流机制,充分倾听各方期望与诉求,积极回应关切。
在促高质量发展方面,中国证监会加力支持并购重组。制定“并购六条”、修订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支持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提升投资价值。今年前八个月,上市公司累计披露资产重组1234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152单,同比分别增长40%、150%。另有数据显示,自2024年9月24日“并购六条”发布至2025年9月23日,沪市已新增首次披露重大资产并购重组交易111单,交易额超3007亿元,数量已接近2022年初至“并购六条”发布期间之和。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愈发重视市值管理。上市公司的市值是公司内在价值与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预期的综合体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市值管理的核心,做好市值管理也应该成为上市公司的重要战略。去年11月份,中国证监会出台《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该指引明确了上市公司董事会、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相关方的责任,并对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制定市值管理制度、长期破净公司披露估值提升计划等作出专门要求。
可以预期,随着政策持续落地见效,上市公司结构将继续优化,投资者回报将持续提升,上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的势头将会继续凸显,资本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将进一步释放。
责任编辑: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