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欢迎您来到山西省金融服务平台!更多金融产品请关注“全国信易贷平台”
政策指引
 
数字化 智能化 场景化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0/21 点击:6 分享按钮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影响甚至重塑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同样,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不仅改变着金融服务的形态与逻辑,也在持续打破传统金融业的竞争壁垒,推动金融业的竞争范式实现深度变革。

近日,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对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及科技赋能金融业发展等话题展开了探讨。

探索安全与效率并重的增长模式

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速在全球居前列,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同时通过多元化产能与市场布局积极破局,积极对冲单一市场依赖风险。

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看来,更重要的是,面对全球保护主义暗流涌动,产业链的碎片化割裂、阵营化对抗倾向,中国以更开放的姿态坚定拥抱全球化,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安全与效率并重的增长模式。

楼继伟举例称,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其成功实践了“技术自主、供应链多元、市场全球”的立体化策略。一方面,上半年出口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2%,动力电池国产化率超95%;另一方面,产业链中的关键材料则通过全球化合作实现多元供应,既保障了供应链安全,又深度融入全球市场和产业生态,彰显了中国仍是全球产业链和市场互利共赢的重要力量。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史耀斌进一步表示,中国在拥抱新技术革命的道路上凭借强大的制造能力、超大的市场规模,推动了新技术快速产业化、加速迭代,形成了发展优势和增量财富。比如说我们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形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持续打造相关数据要素的应用场景,拉动了国内万亿元级的产业链,创造规模市场消费热点,同时也加速了能源结构低碳转型。

AI赋能将显著提升生产率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董事会主席金立群表示,生成式AI将会定义我们在如今这个时代的生活,AI能带来显著的生产率提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研究显示,人工智能可辅助制造业机器人将生产率提高30%,而传统自动化仅能提高15%至18%。在金立群看来,这对于一些老龄化的经济体,比如韩国、日本和很多欧洲国家来讲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自动化有助于弥补劳动力的萎缩并维持工业产出。

AI和机器人技术的结合可以应对人口挑战。“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感知、推理和控制能力,机器人正从刚性工具转变为能在动态现实环境中安全、高效运行的自主适应系统。”他表示。

谈及AI带来的影响,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认为,AI会带来积极作用,并不担心电脑像人一样思考,更担心人像电脑这样思考。“如果说人没有创新、没有激情,就像电脑一样冷冰冰的是没有用的,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其他大公司一直以用户为中心,AI能够在这方面带来更多的赋能。”库克表示。

“作为一家企业,如果没有部署AI,就会丧失竞争力,而且也会错失营收增长的机会。”库克表示,苹果公司正在全面推行AI应用。

金融业务场景更加丰富

当前,在技术浪潮下,金融业进一步呈现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趋势。在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看来,金融业务或业态领域大大拓展,金融活动的主体更加多元,金融业务场景更加丰富,金融业务边界、机构边界、产品和服务边界也逐步从相对简单清晰向复杂模糊演变。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加速了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也逐渐改变了大众的金融消费行为和交易习惯,越来越多的金融交易与客户线上化的非金融生活场景关联。”尚福林表示,“一站式服务”和便捷化操作大大提高了客户在金融与非金融场景之间的切换效率。

在AI的驱动下,财富管理模式也产生了新变化。浦发银行董事长张为忠表示,现在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服务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的服务模式也从“千人一面”的标准化向“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定制化角度快速转移,这就是智能化工具和智能化技术推动的结果。

“商业银行通过AI模型学习、投资顾问积累的理财基金、资产配置、知识库建设等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低成本的财富管理服务,提高了服务的便利性、覆盖度和可得性。”张为忠表示。

技术改变了金融服务的实现方式,但未改变金融风险的本质。尚福林表示,随着各类金融科技的广泛、迅速应用,金融创新活动越来越活跃,也使金融风险更具隐蔽性,并且传播迅速,要理性看待、审慎应用新技术,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并不必然带来金融创新。针对大规模的技术应用,需要预先设计好容错试错机制,与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

责任编辑:袁浩
主办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运营单位: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金融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3-2021 山西省金融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 晋ICP备19001058号 您是第26639616位访问本站的贵宾